南阳市“十三五”张仲景医药高层次 专业技术人才“531”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来源:南阳市“十三五”张仲景医药高层次 专业技术人才“531”培育工程实施方案作者:南阳市中医药信息网浏览数:921次
宛中医药[2016]43号
关于印发《南阳市“十三五”张仲景医药高层次 专业技术人才“531”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才办,各县区发改委、人社局、编办、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 《南阳市“十三五”张仲景医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531”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已经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南阳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南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南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南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南阳市财政局 南阳市教育局 南阳市科技局
南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
2016年8月日
南阳市“十三五”张仲景医药高层次 专业技术人才“531”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市中医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科研能力,大力弘扬“仲景”品牌,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打造“健康南阳”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经研究,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南阳市张仲景医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531”培育工程,特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为指导,认真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的意见》(豫政办〔2014〕161号,以下简称“369”人才工程)、《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生命健康产业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宛政〔2015〕53号)和《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办法(试行)>的通知》(宛发〔2015〕19号,以下简称《办法》),坚持引进、培育、挖掘相结合,不断提高我市中医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着力提升专业技术素养和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各相关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及专家团队快速成长和形成,带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蓬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实现以下目标: (一)面向全国引进50名以上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指具有较高医疗、教学、科研学术水平、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中医药人员,参照我市现行《办法》中A、B、C、D类人才标准。 (二)在全市培养300名以上精通仲景学术思想的本土中医药技术骨干人才。指采取多种措施,强化现有中医药初、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其成为《办法》中的D、E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或达到D、E类人员相应水平。 (三)挖掘、引进100名以上中医药传统疗法特色人才。指通过实施“杏林寻宝”工程,立足南阳,面向全国挖掘、引进一批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以及能够熟练掌握应用该类技术的人才,相当于《办法》中所指的“偏才”、“专才”。 以上简称“531”工程。 三、途径和方法 (一)合作引进“领军型”高层次人才 以我市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上海浦东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河南中医药大学签订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为依托,采取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模式,每年从北京、上海、郑州等地中医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引进5-10名国家级中医药方面的领军人才,迁入或定期到我市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医疗联合体、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科研协作、聘任为大中专院校兼职教授等形式,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继续教育培养“骨干型”高层次人才 1、师承培养学科(专科)带头人。在全市遴选20-30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开展拜师学习,优先安排与我市建立协作关系的北京、上海、郑州等地名老中医、专家教授结对子,建立师徒关系,拜师学习时间2-3年。 2、高级研修班培养仲景经方人才。由京、豫、宛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协办“仲景书院”,培养仲景经方研究的高层次人才。每年开办两个经方高级研修班(学制2年),“十三五”期间为全市培养80-100名在仲景经方学术研究、教学和临床应用上具有较高造诣的中医经方名师,将“仲景书院”打造成在全国仲景学术交流、文化研讨、中医药科研等方面名列前茅、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医经方人才培育基地。 3、外出进修培养中青年骨干。“十三五”期间实施南阳市优秀中医药百人进修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百人进修计划”),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遴选100名中青年中医药业务及管理骨干到北京、上海、郑州等地全国知名中医医院或科研机构进行半年以上的进修学习。 4、持续开展“西医学习中医”(以下简称“西学中”)培训,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十三五”期间举办2-3期“西学中”培训班,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遴选80-100名有中医爱好的西医临床医师,用两年时间对中医学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中西医融会贯通的复合型骨干人才。 (三)“杏林寻宝”挖掘、引进中医药特色人才 “十三五”期间持续推进实施“杏林寻宝”工程,挖掘一批技法独特、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的中医传统验方(密方)、绝技及其传承人,引进培育推广一批技术成熟、方法独特、疗效突出的中医药传统技术或创新项目。通过“一对一”结对子的办法使这些中医药特色技法在我市医疗机构落地扎根、传承发扬光大。争取到2020年,挖掘、引进、推广200项传统特色技术或新项目;引进、培养100名以上能够熟练掌握应用该类技术的中医学特色人才。 四、保障措施 (一)政策扶持 1、在人才引进上建立绿色通道,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特色人才,确因工作需要并符合人才专项编制申报条件的,机构编制部门及时核定人才专项编制,没有达到人才专项编制申报条件的,可通过人事代理办理相关手续。 2、在职称评定上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予以倾斜。 3、在市级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评选上设置中医药专项或名额分配上向中医药倾斜。 (二)经费支持 为确保“十三五”期间张仲景医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531”培育工程顺利实施,在合理规划、整合使用省卫生“369”人才工程资金、市财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京宛合作项目资金的基础上,争取中医药发展公益基金项目。按照各自资金管理要求,保证每年投入不少于400万元,“十三五”期间累计不少于2000万元。 (三)表彰奖励 1、在每年的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或“仲景论坛”上,对当年引进、挖掘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特色人才组织拜师仪式或授牌、聘请仪式,激励和吸引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优秀人才到我市工作或带教,助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 2、每五年由市人才办及市人社局、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联合新闻媒体,在全市范围内评选10名“南阳中医十大名师”和30名“南阳优秀中青年中医名师”(每个专业或学科3-5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在新闻媒体上宣传报道,向全社会推介。 附件:《南阳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办法(试行)》中关于A、B、C、D、E类人才解释
附件: 《南阳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办法 (试行)》中关于A、B、C、D、E类人才解释
本办法所称高层次人才,是根据我市现行人才分类目录,经认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各类高端人才和高级人才,包括: 1. 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主要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相当层次的人才; 2. 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主要包括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及相当层次的人才; 3. 省级领军人才(C类),主要包括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原学者、省“百人计划”专家及相当层次的人才; 4. 市级领军人才(D类),主要包括市(厅、局)级拔尖人才、科技功臣及相当层次的人才; 5. 高级人才(E类),主要包括具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市(厅、局)级以上表彰的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才及相当层次的人才。 对我市急需紧缺、确有真才实学、社会贡献较大、现行人才目录难以界定的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才能或特别贡献的“偏才”、“专才”,经评审认定后,享受相应的人才待遇。
|